register
lost password

XP 1989 m

徐州的一个故事 2013/04/20

language variety: 徐淮片 Xúhuái中原官話 Zhōngyuán官話 Mandarin漢語系 Sinitic漢藏語系 Sino-Tibetan

location: 荥阳市 Xíngyáng City郑州市 Zhèngzhōu City河南省 Hénán

uploaded by: 大裘 2013/04/20


0:00.00
/
0:00.00
 
default
ipa
mandarin
roman
english
早清起来热不毒地,
宿舍的其他人都不支拉声地走了,
我让俺下铺的妖业蛋给合丝醒,
一照镜子才王见一脸的此木乎子
赶紧拿块胰子洗把脸
不知道从脏晚开始,
早清还得磁包豆奶粉,
张点开水一磁,撒白撒白的,
根筷子搁喽搁喽
噫嘻,白提多办四了!
花两个毛哥打了份食堂的菜,嗯,
摆乎的吼咸,吃地我齐心想约,
没吃完吐了口吐沫星子就把菜泡死了。
于是我去他们锅屋秋了秋
想哪个少熊孩子张盐张地那么舍种?
一进去望见他还是个来台红易歪蛋。
我直接把他料倒,
他将想问红么幌子的,
我就逮他个腮帮子又呼又排
把他拍地一脸虚青
一晚上就???

Comments


李星霈2013
易子是香皂么? 感觉这哥们儿就是专门儿找方言凑成的一段话啊。。
李星霈2013
太厉害了,好多名词都不懂
kellen2013
应该是香皂。知道山西也有这个词。
大裘2013
哈哈,就是找方言凑的一个故事啊
李星霈2013
我奶奶,也把香皂说成易子,不过好像听起来更像是 ni子,可能她发音不太准。我知道北京的有些老人,把香皂说成胰子的。刚查了下,胰子:1、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含有猪胰脏和草木灰成分的复合洗涤用品 2、近代, 习惯把香皂称作胰子.就是肥皂的意思. 例如陕西关中、天津、青岛等地都这样称呼肥皂 我把那个字改了啊就
dylank201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2NDI5Ng==.html i think this script/story has been around for quite a while as a sort of intro to the unique vocabulary of xuzhou dialect. it's dope to hear it recorded more clearly. but i think it's sort of uninteresting because it shoehorns in too much vocabulary that rarely pops up in xuzhou today and i doubt would be in the vocabulary of anyone under 50 (毛哥 for example!)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language and similarity to northern dialects/an ideal standard mandarin there's been so much change to the language that the dominant dialect of 20 year old xuzhouites (even in outlying areas-- not that tongshan is really an outlying area anymore) is 徐普. 《徐州方言志》 published in 1985 shows just how much the language has been eroded + unique vocabulary lost. it's only 30 years old but just like the story recorded here, it's basically a period piece. the tonal character + intonation + general sound of the language as spoken in xuzhou is relatively undiminished but so much of the unique vocabulary and character has been lost.
kellen2013
Thanks for the comment, dylank. It illustrates exactly why it's so important to get these dialects documented at all ages before they've changed completely from whats around even today.
mr.king2013
老北京管肥皂都叫胰子
yyjjqq2013
这绝对不是江淮官话,没有入声。徐州应该是讲中原官话洛徐片的。
syz2013
yyjlqq: 没错,已经改了,谢谢!
超然居士2013
这个徐州话有点走音了!
jsxzzqh2013
徐州方言 徐州位于江苏北部,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所管辖地域也就是现在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这种地域的划分,造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区语言的共通。汪伪时期,包括苏、浙、皖等省大部,沪、宁两市和鄂、湘、赣、鲁、豫等省小部分区域划分。一九四四年二月一日将“苏淮特别行政区”改为“淮海省”。徐州则是所谓“淮海省”的“省会” 。这种划分也不无道理,徐州话跟山东枣庄、滕州、微山,安徽宿州,淮北,淮南,蚌埠等方言最为接近,甚至有些发音完全相同,确实是有共性的独特区域。 目录 徐州地理 坐标徐州又称彭城,市中心零公里坐标位于北纬34°15′、东经117°11′ 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四省交界,五省通衢,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又有中原要冲“第一要津,两水汇通,连通三沟,四方都会,五省通衢”的称法。古代运输枢纽、文明发源地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南北融通对徐州方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徐州自古就是重 徐州风光 要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商贾繁荣之地,因而被喻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按照当今行政区域划分,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地理上处于南北方过渡地带,江淮区域,有道是“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不干不湿”。如果以淮安的南北分界标志为分界,徐州应属北方城市。 了解徐州的地理区位是认识徐州方言的第一步。第二步则应对我国方言划分有所了解。在此仅附上链接,请自行查阅: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等。 编辑本段 谱系关系 按照北方方言中四大次方言的归类,徐州方言属于华北、东北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 徐州方言词典 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的明显特点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辅音韵尾。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如今已经只剩下“-n,-ng”。同时,与其他方言相比,北方话的声调较少。(这是因为北方话中只有平声区分阴阳。)因此,北方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这在其它方言中比较少见。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等地。 ⑵西北方言 ⑶西南方言 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使用这一方言的人约占中国人口的70%。(本段内容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室《方言》) 按照四大次方言的归类,徐州方言属于华北、东北方言。 徐州蚌埠虽然位处江淮地区,却不属于江淮方言,这一现象也应算方言上的奇特,如果这种归类被学术界认可,那么从语言上观察,徐州则应属于山东北方地区,是北方城市的区域边界。徐州方言发源徐州本土,受到江淮方言和华北东北方言的影响。 有学者表示:徐州到蚌埠两地方言被称为徐-蚌方言,并且提出徐埠方言是普通话的发源地。有人还提出普通话是徐埠方言的北方化的结果,也有人认为,也许历史上是这样,但现今主流趋势还是普通话对各地地方话包括徐州方言的同化。姑且不论这看法的对错,由此观之,徐州一带方言确实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的特色。某种程度上可另作一类。 编辑本段 发音特点 徐州话速成秘笈 语音上来说,徐州话在有些人听起和普通话相近。细细研究这之中还是有一定规律的。 规律解密 徐州话第四声与普通话完全一样,基本遵循如下规则:二声变一声,三声变二声,一声变三声,四声不变。 例如:你吃了么?音调表示3155,徐州话就是2355。“吃”字变成了上声;“今天阳光灿烂。”的音调表示普通话是112144,徐州话是 331344(读作“紧腆央广灿烂”)。 虽然发音上非常有规律,也没有发音障碍,土生土长的徐州人学普通话相对容易,但要说纯正却又很难,在向普通话的过渡中,显得很顽固。原因就是有些音调极为相近的不易改掉细微差别,但在他人耳中又不易区别。 徐州某英语特级教师认为:徐州丰、沛两县的学生非常适合发美音。他认为,徐州丰沛两地的鼻音比较重,尤其是[n]的发音酷似英语美音的[n],“恁”(你们)字的徐州读音也比较适于发[η]。“这两地人的tongue比较适合,徐州及其附近的地区,地理、气候上对于鼻腔等发音器官的构造、发声音色应该也有影响”,“大陆英语的发音是以北京音为基础向四周辐射,徐州话本身发音上和普通话发音没有明显差异,因而也在这一辐射区域内。” 在徐州,如果普通话说不标准就被叫作“徐普”,徐州人不说“说徐普”而是“wa(发去声)徐普”。 编辑本段 特色词汇 语言特色形成 方言的词汇千变万化,很难概括其中规律。这里也仅列出一些词汇,具体还要到生活中发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地,一方水土也培育一方语言。徐州话与徐州的地缘关系密不可分。徐州处在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位置。徐州人是南方人眼中的北方人,又是北方人眼中的南方人。苏锡常会认为徐州人是山东人。 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徐州话也常常充满了“火药味”,或者说带有“战争文化”。略举一二例:打扑克牌,南方人习惯说“打八十分”,徐州人多说“打升级”;南方人说“改主”,徐州人则把两张牌朝桌面上一摔道:“反了”。再说喝酒,南方人往往是提前相约,在酒桌上,几个朋友边喝边吃边聊,没有被劝酒的压力,没有非喝不行的痛苦,气氛融洽,酒尽饭来,微醺而去,省时省力,不亦乐乎。老徐州,尤其是青壮年就不同了,有道是“感情深一口闷”,老友重逢不喝好不能显示感情。喝酒要有人气,讲热闹,往往酒桌上还要呼朋唤友,比预定时间迟到才开宴那是常事,晚到罚酒。跟其他地方的风俗一样,前三杯酒是必须喝完的,然后是“自由活动”,各人表达心意、互敬、端酒,有些民风依旧的老徐州还会划拳助兴,如有逞能说大话的,有人就挺身而出:“诸位都先歇着,我一个就把他们都‘办了’”;对方也不示弱,主动提出九个拳“穿了”,如此一来二去,原定喝二斤酒的,往往要翻一番。(当然这样的场景,现在只有在乡下的小饭店里见到了,这样的“酒风”谁都不想去) 有人说徐州是雄性的,雄性即粗放,反映在语言上,徐州话是豪爽的、直接的、简单干脆的。某人表现不好,用徐州话评论曰:这人直奔“下岗”!某人在某事上超出寻常、表现突出时,徐州人简练地说:“他今天疯了!”;把这杯酒喝完,南方人说,这杯酒你干掉算了,徐州话只用两个字:“透了!”;喝酒喝多了,徐州话说“喝大了”;当某人在某件事情上犹豫不定时,别人就会劝他说:“多大事儿?!”当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时,徐州人脱口而出:“你不要问了!交给我了”。朋友拜托自己帮忙,“一句话!”或者就一个字“管!”。 所有方言共同的特征,往往能更传神、更生动地表达自己要说明的意思,这是所有地方方言得以保留、延续的一个原因。比如,我们说某人办事利索,反应快,一点就透,就夸这人“透思”,“上路”的意思,否则,就说这人“真肉”,“不上路”的意思。至于说到张三“小唧唧鬼”,李四“疵毛撅腚”,不用多说,徐州人立刻就明白了“张三”和“李四”是个什么样的人。“疵毛撅腚”就表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形容“毛刺头”(毛寸),有部分意思只能意会。当你无论怎么说对方都不明白,无论怎么教对方都学不会时,徐州人就会诙谐地说:“你真愁死我了!”这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语言,往往很难在普通话中找到对应的成分。随着人们相互交往的频繁,各种语言在相互交流,徐州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讲普通话。 江苏的方言基本上被人称为苏南话与苏北话两种,苏南话以吴方言为主,苏州无锡的语言占主要地位,从常州往北到丹阳就发生剧烈变化,这里的方言非常难懂,尤其是乡下,到了镇江就与苏北话非常接近了。从扬州到淮安形成苏北方言的主体。所以徐州话实际上是苏北话向山东方言转变的地区,因此就形成了许多难懂的词汇。徐州人都了解,徐州方言从睢宁到宿迁完成了这个变化,从小地域讲这两地的方言与徐州和淮安的方言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如今的徐州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方言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频繁的交流和往来,许多方言词汇已经开始消失,之所以消失的原因就是这些词汇实在让人难懂,今天在徐州大概只有上了年纪的人还在使用这些词汇。例如:“黄子”,“啥黄子?”外地人根本不懂,“黄子”就是普通话中的“东西”;“啥黄子?”就是普通话中的“什么东西?” “赛”,“可赛了”,“赛毛”。“赛”就是“好”;“可赛了”就是“可好了”,“赛毛”就是“好极了”。 有一个动词也许谁也听不明白:“司维”,此“司维”非“思维”,却是修理的意思。例如:这车子该司维司为了。 有一些方言词汇,特别是名词,也很有意思:“蝈蝈”,徐州人说:“油子”;“地上”,徐州人说:“溜地”;“蝉”,徐州人说:“蛈蛚龟”;“蜻蜓”,徐州人说:“光光蜓”;“拖鞋”徐州人说:“鞋刮子”等等。 徐州方言中的动词有许多也很难动懂,例如:“rou”读第一声,汉语中还没有这个可代替,意思是理睬,在使用时中使用于否定句中。例如:我不“rou”你。意思是我不理睬你。 又如:“捼”第一声,意思是折叠,例如,比把这张报纸“捼”好。意思是:你把这张报纸折叠好。 在动词中也有一词多用,不同的场合用途不一样。“克” kei 一种意思是“吃”,例如:你“克”了吗?是说你吃了吗?(注:一般不用于庄重场合) 又如:这个人不地道,咱“克”他。这里的“克”又是作:“打”。 当然还可以说出许多这样的词汇。不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特例:普通话中的“回家”,是一个无主语的句子,“回”是动词,谓语,“家”是宾语。老徐州人也是按照这个语法说成“走家”,如今的徐州人却说“家走”谓语和宾语倒置。 其实徐州方言在其发展中也受到外来方言的影响,例如隋朝从山西老鹳窝有大批的移民到徐州北的沛县一带,因此这里的方言也受到山西方言的影响。沛县在徐州以北80公里,沛县的方言与徐州方言在词汇上语音上有许多差别,原因就和大批的山西移民有关。 观点之争 徐师大的李申教授,通过对词汇特征分析,推测《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三泉主人王寀是《金瓶梅》的作者,而书中王寀为徐州判官。如此,《金瓶梅》和《西游记》等均系假托、假借手法,通过“褒瓶贬金”等,真正是以“李瓶儿”为主角,以经济、权色腐败为中心,表达是“反淫戒贪”、“揭露腐败”的主旨。细想,西游记中也尽是妖魔鬼怪志异,而其成为名著也是因为文中主题是对抗封建社会,从这一点上来说,金瓶梅与西游记有着共通之处。此外,金瓶梅研究会长李宏政也认为《金瓶梅》与徐州、京杭大运河是不能分割的“铁三角”关系。这些解读、佐证不仅为一大禁书、性学作品《金瓶梅》正名,还是通过语汇推测作者、事发地点的巧妙的解决路径。这无疑从侧面反映了语汇的重要作用。 徐州方言词汇显示还显示了苏鲁豫皖这个交会之处的方言面貌。徐师大李申教授对这些方言的演变作了大量的比较与有价值的学术研究。1980年起他写的《徐州方言志》出版,《金瓶梅词典》1992年3月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李申对《金瓶梅》的兴趣完全是从方言研究的角度出发,他有一本《近代汉语释词丛稿》 读起了特别有味道,其中一篇《释〈金瓶梅〉词语三条——兼与台湾魏子云先生商榷》体现了两岸学者对《金瓶梅》中方言词汇的关注。这篇短文中涉及“嘴抹儿”、“打瓜子”和“越发越晒”,其中最有趣的是关于“打瓜子”的争论。魏子云先生说:“‘打瓜’即‘大子瓜’之俗称。今人仍爱食之瓜子,即此种‘大子瓜’所出。中原人苏称之为‘打瓜’。” 李申对此提出的看法是:打瓜子,即当“打刮子”(《金瓶梅》中耳光又称“耳刮子”、“刮子”),用手打击对方,这是赌输赢时处罚输者的一种方式。童辉另有一则云“那小玉把玉箫其在底下,笑骂道:‘贼淫妇,输了瓜子不叫我打。’”“瓜子”与“打”分开说,魏先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有,《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五回:“我合你打赢瓜子,我输了,给你一个钱;你输了打你一瓜子。”“打”与“瓜子”中间插入“你”和“一”。两例均可证“打瓜子”系“打/瓜子”,而非“打瓜/子”。徐州化谓双手合掌(中间留有空隙)击人头顶(这样打法不甚痛而声响清脆)为“打响刮儿”,又有称以手作刀砍人胳膊为“打瓜子”(打刮子),可作参政。 两岸学者对《金瓶梅》的方言如此较真,其实从国内学者,其中包括李申教授在内以为《金瓶梅》的真正作者就是苏鲁豫皖交界之处的人士,因为《金瓶梅》中的语言白带有太多的徐州方言。李申教授写的《〈金瓶梅〉词语例释》要让徐州人读起来味道就特别浓。例如徐州人说的“搅裹”(音“交咕”)的确切意思有点不好说,这就是《金瓶梅》中的“搅果”,意为开销。譬如说妈妈对孩子说:“你一个月要搅裹多少钱?”就是问孩子一个月要开销多少钱;又例如“大”,徐州人往往称自己的父亲为“大”,说:俺大,也说:俺大大。更有趣的是,有的人家称母亲为“大”,如果是这样称呼,那么父亲就是俺大爷,这种称呼在徐州成为改叫。改叫是有原则的,就是父亲在兄弟中居大,这样改叫之后,往往又把叔叔称为爸爸。 生活在徐州的时候不觉得这块土地语言的神奇,如果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语言的发生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关业余战争动乱有关,社会的动荡,人民流徙,语言也随之发上变化。自元明以来汉语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民间的文艺形式戏曲小说应运而生。一些戏曲小说中北方方言占了主流,其中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方言,特别是徐州方言也在其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编辑本段 历史因素 “徐州-蚌埠方言区是普通话的发源地”观点之争为什么有人说“徐州-蚌埠方言区是普通话 徐州风光 的发源地”?姑且不论是非对错,支持这种说法的解释确实能佐证徐-埠方言在历史上的影响是贯穿的。 中国历史有两个朝代对于今日之中国普通话影响最为深远,一个是汉朝另一个就是明朝。 汉民族形成于汉朝,汉初皇室成员大部分来自徐州地区,当时天下在几百年的战争过后,第一次真正长时间的统一起来,秦始皇只完成了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所谓“书同文”等),而没有来得及完成语言的统一化,这一任务一直推到了汉朝。 刘邦大封同姓王,这样中国的统治阶层都来源于徐州,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当于全国徐州化,徐州话成为全国的普通话也不为奇,也正是这样,才让徐州剽悍的民风走向全国,造就汉王朝无敌的军事实力,汉武帝破匈奴拓疆域正是徐州民风的体现,带来汉朝的繁荣,逐渐演变出现了汉字。而文化上有刘向《战国策》,刘安《淮南子》,影响之大持续到后来的刘义庆等。 有人质疑,徐州后来被北方民族同化,可是当今徐州,彭城刘氏依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姓刘的比较多的意思),沛县依然有樊哙后人,足以证明徐州人一脉相传到了明朝,因为刚刚赶走异族的统治,国家的首都先是放在南京,后改到了北京,明朝的皇帝是安徽人朱元璋,可是朱元璋和刘邦不一样,刘邦的手下大多是徐州本地人,而朱的手下好多并不是凤阳一地,朱元璋本人的父亲就是徐州人,他的老婆马后也是徐州姑娘,还有手下徐达,等人也多是徐州地区的起义军后追随朱元璋的,此外徐蚌方言本身就是自成一家。元代的民族压迫政策下中国汉语言是没有地位的,这样原有的官话也受到了压制,明朝的诞生也让汉人再一次起来,再一次树立汉族的官话(普通话)。当然首选也就是徐蚌方言啦。南京之所以说话像安徽话那是因为朱元璋的原因,北京话如此也是徐蚌方言后生。 后来满人来到了中原地区,可是满人没有像元朝那样大搞民族主义,而是主动放弃满文化,学习汉言语,本身北京就是明代的都城,清朝人当然也只能就近学习一下北京话了——这一过程就是徐蚌方言的北方化。这样一直到建国后以北京话为基础来定立普通话,实际上本源上是北方化的徐蚌方言作为普通话。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看到,徐蚌方言先是统一个汉族大部分地区的方言,确立了徐蚌方言成为[官话]的基础,徐埠方言又因为明代之后是清代的直接原因,始得其语言一直为京味话。最后成为普通话也不为奇了。 徐州一些常用方言(方言----普通话):光腚----裸体,毛格儿----硬币,河沿----河边,外人----已婚男人,娘们----妇女,脚(发决音)丫子----光着的脚板,“叨[菜吃]……”------“[用筷子]夹[菜吃]”,逢集----定期集贸市场(徐州很多农村的集贸市场不每天都有,一般分单号或双号赶集),浮水儿/[下河]洗澡----游泳/戏水,板下来----扔下来,段上来----追/赶上来,俺爷----父亲(邳州、睢宁等方言交汇区特有),辣汤----一种口味偏咸的汤品【因放有胡椒粉故称为此。区别于“饣它[“啥”音]”汤和“米马[“犸”音]”糊】,豁鱼----捉鱼,俺大大(第一个“大”字第三声,第二个“大”字平声)----老徐州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俺大[爷/娘](“大”字第四声)----我伯父/母 ,俺叔(邳州、睢宁等方言交汇区发福音)----我叔叔 编辑本段 区域划分 徐州位于江苏北部,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所管辖地域也就是现在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这种地域的划分,造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区语言的共通。汪伪时期,包括苏、浙、皖等省大部,沪、宁两市和鄂、湘、赣、鲁、豫等省小部分区域划分。一九四四年二月一日将“苏淮特别行政区”改为“淮海省”。徐州则是所谓“淮海省”的“省会” 。这种划分也不无道理,徐州话跟山东枣庄、滕州、微山,安徽宿县,淮北,淮南,蚌埠等方言最为接近,甚至有些发音完全相同,确实是有共性的独特区域。 徐州市区与各县区差异:东部的新沂、睢宁、邳州与西部的沛县、丰县在声调上有明显差异。主要区别在与与普通话对应的第一声;东部(新沂、睢宁、邳州)的第一声特点是低平调,而西部(沛县、丰县)的第一声特点是接近普通话的第三声;夹在东西之间的徐州市区的第一声特点是中和了两者的特点,有过度性质。此外第三声也稍有差异,比如西部的第三声接近普通话第二声,而东部却和普通话基本相同;只有第二、四声,东西部比较一致。还有东西部在词汇、语音方面也会稍有差异。总的来说徐州全市内部差异还不算大,之间沟通是比较容易的。
jsxzzqh2013
徐州话与普通话的发音区别:基本遵循如下规则:二声变一声,三声变二声,一声变三声,四声不变。
宁风2013
睢宁人表示少部分听不懂,照着读的效果 感觉不好

Cite this recording


In order to cite the website in full, please see the citation page. To cite only this recording, please use the following:

Harvard
Xp XP. 2013. 徐州的一个故事 [Xú​zhōu De Yí Gè Gù​shì]. In: Van Dam, Kellen Parker; Hansen, Steve; Qi, Jiayao (Eds). Phonemica. accessed 2024/04/25
bibtex
@incollection{xyy2013xu​zhoudeyigegu​shi,
  author = {Xp XP},
  booktitle = {乡音苑 Phonemica},
  editor = {van Dam, {Kellen Parker} and Hansen, Steve and Qi, Jiayao},
  publisher = {Phonemica},
  title = {徐州的一个故事 Xú​zhōu De Yí Gè Gù​shì},
  URL = {https://phonemica.net/x/543748482bd553180882ab9e/0},
  note = {accessed 2024/04/25},
  year = {2013}
}
Warning: Due to the transcript size, this site is best viewed on a larger screen. Certain features have been disabled to better suit mobile browsing.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